關於GEIST 關於GEIST的由來 GEIST 創立於1994年,初衷是產品全部在台灣製造以外銷為導向!讓世界了解台灣! GEIST 的由來是 Gino's Export & Import Service in Taiwan! GEIST的德譯是精神也就是讓GEIST用台灣精神所產製的產品能夠行銷全世界 至今用蓋世特堡在台灣與大家見面囉!
琺瑯(Enamel)的歷史 公元12世紀前,在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掐絲琺瑯,6世紀拜占庭盛行琺瑯工業,10至13世紀初為東羅馬(拜占庭)掐絲琺瑯的鼎盛期,以宗教器物為大宗。掐絲琺瑯技術向東傳入中國的時間一般認為在南宋(12世紀)。畫琺瑯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的交界處佛朗德斯地區。 直到蒙古元朝時,政策上重視工匠,手工業因而一路發展,至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 初期制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后來逐漸制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后,禁海開放,西洋制品開始涌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最早在廣東制造,廣東稱作"燒青"或"廣琺瑯","洋琺瑯"。 這種異常精美的工藝一進入中國便受到皇帝的喜愛與重視!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宮造辦處及廣東兩地設立琺瑯作坊,并多次從廣東選送優秀畫琺瑯工匠進京效力,大量生產,所作琺瑯制品皆供皇室享用。琺瑯制品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曾達鼎盛,后歷經晚清國衰,民國戰亂,漸趨稀少。 北京以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為長,廣東以畫琺瑯為長,南北兩地工藝各有特色。同為中國傳統琺瑯工藝的兩大瑰寶,享譽中外!
琺瑯的成分與製程 什麼是-琺瑯!琺瑯是指在金屬表面上以玻璃元素礦物素材混合出塗層,再進行高溫燒製的加工技術o簡單來說, 琺瑯是含有玻璃元素成份的材質! 在700℃~880℃高溫下熔化密著到金屬表層上,會形成一層塗層。 以琺瑯鍋或琺瑯壺為例,由於金屬的部分並沒有直接跟空氣接觸, 所以除非燒結過程的掛,跨點及塗層破裂,否則基本上不用擔心生鏽的問題。 由於琺瑯塗層是玻璃質釉面,所以任何琺瑯製品,不管是琺瑯壺,還是鍋都很怕摔,也怕與金屬碰撞! 像是金屬鍋鏟就不建議與琺瑯鍋一起使用,若使用琺瑯鍋料理,建議使用木鏟或矽膠鍋鏟,比較不會刮花內,外層的釉料! 玻璃很怕劇烈溫差,琺瑯鍋也是,所以都不建議,熱鍋直接沖冷水,或是冰箱拿出直接用大火加熱。 茶壺坯體的製成是要使用低碳的鐵板切成需要的壺型用料尺寸 1.深抽筒狀 2.套入瓣膜輾壓成所需的壺型 3.沖洞壺嘴的預留洞孔 4.焊合備好之壺嘴及提把的預訂位置 壺體的施,搪釉的過程是 1.將焊好的壺型坯體清洗乾淨後 2.烘乾再搪底釉烘乾後,入高溫燒結出來後 3.再搪釉烘乾後,再入燒結,高溫燒結後 4.再噴所需的色釉烘乾再燒結後! 5.用手工糊貼備好的花紙壺身上,待自然風乾(需待1天以上)! 6.風乾後再用清水清洗擦乾,入700℃~770℃高溫燒烤使其花紙附著在壺身 整體來說,琺瑯鍋具有鑄鐵鍋的優勢,又沒有生鏽的問題,不需要特別保養,加上耐高溫,不會有釋出重金屬或有害人體毒素的疑慮,因此大受歡迎。 若想知道更多聰明選鍋、用鍋的小技巧。
琺瑯的優缺點 優點: 琺瑯其實就是包裹著玻璃塗層的鐵鍋。 玻璃塗層非不沾鍋的化學組成塗層。 琺瑯杯其實也就是有著把手的鍋子。 可以直火加熱,並且升溫快速。 可以直接進烤箱(如果沒有其他比如木頭、塑膠材質) 可以拿來蒸。 耐酸耐鹽,不容易滋生細菌,也能夠拿來煮醬汁果醬等。 玻璃表層光滑,容易清洗,並且不會沾付味道。 缺點: 因為是玻璃,所以十分害怕碰撞、衝擊,容易併碎。 不可進微波爐,因為會反射微波導致損壞。 不可以熱鍋冷洗,忽冷忽熱會使得琺瑯龜裂。 不可以使用金屬廚具、刷具,容易刮傷琺瑯塗層。 絕對不可以空燒,避免一放上爐火就轉大火,也避免拿來高溫爆炒。 一旦琺瑯玻璃破裂,要注意裡頭胎體的材質好壞,才可決定是否還能使用。 ※琺瑯為手工施,搪釉後,再經數次高溫700℃~880℃燒製,製做過程採懸掛處理,掛孔若有未上料之處以及其它釉料不勻,黑點純屬手製正常現象。 ※請避免碰撞及摔落、清潔以海綿沾中性清潔劑即可(避免鋼刷、菜瓜布)。 ※琺瑯具熱傳導性,熱食使用應注意溫度,以免燙傷。 ※尺寸皆為人工軋壓鈑製,搪釉燒結過程中,會有誤差±2cm屬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