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北町建築群
今日民權里的日式建築宿舍群,就在臺東女中對面。分布在四維路一段右轉中山路,再右轉寶桑路,再右轉寶桑路440巷的這一個方塊裡,一共有27戶。
其中原屬於臺東女中,及臺東高中戰後接收的日遺宿舍有17戶。於2007年將民權里日式建築群登錄為歷史建築,奠定文化資產保存的初步。
今日民權里的日式建築宿舍群,就在臺東女中對面。分布在四維路一段右轉中山路,再右轉寶桑路,再右轉寶桑路440巷的這一個方塊裡,一共有27戶。
其中原屬於臺東女中,及臺東高中戰後接收的日遺宿舍有17戶。於2007年將民權里日式建築群登錄為歷史建築,奠定文化資產保存的初步。
「拾光霓虹燈老照片特展」臺東老照片及老物等,以霓虹燈的視覺意象,讓在地民眾走入時光隧道,來臺東北町散步進行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體驗,拾起自身的記憶故事,進而增加對於文化資產的認識。
呈現穿越時光的長廊,回到了1940年代,那些浮光掠影的霓虹影像,滲透著溫暖的故事、陪伴成長的老物件,訴說歲月中的風華年代和家的記憶,讓觀者重拾舊日的生活寫照。
展覽主題,包含臺東老照片、校園生活、民俗風情,想追憶的民眾可別錯過!
🙋♂💁♀ 漫走北町小導覽
🏮🏮 開幕儀式
🎞🎞 暗房體驗(古典放相)
📻📻 時光隧道:聽我說老照片故事
🔖🔖 藍曬工作坊(氰版顯影)
🎎🎎 東女東中雙雙對對校友聯誼會
🎈🎈 說故事劇場:禮物不見了!
📅開幕式活動日期與時間⏰
開幕式:8月1日(六)09:00-15:00
開幕式活動:
09:00-10:00 漫走北町小導覽
09:40-10:00 報到與接待
10:00-10:10 特展開幕式
10:10-10:30 長官致詞&開幕式大合照
10:30-10:40 聯訪時間
10:30-12:30 《上午場》暗房體驗、藍曬工作坊
10:30-11:00 時光隧道:聽我說老照片故事
11:00-11:30 拾光霓虹燈老照片特展導覽介紹
12:00-15:00 東女東中雙雙對對校友聯誼會
13:30-15:00 《下午場》暗房體驗、藍曬工作坊
14:00-15:00 說故事劇場:禮物不見了!
📖開幕式地點:臺東北町建築群38號及草地空間(臺東市寶桑路404巷38號)
💥好康道相報💥
⚡09:00-10:00《漫走北町小導覽》
想一窺北町建築物的小故事嗎?快點來報名導覽解說!
北町導覽員,隨時出團跟您分享北町的美!
⚡09:40-10:30 《特展開幕式、長官致詞&開幕式大合照》
出席者可以和開幕式長官們一同即刻留存,進行黑白底片拍攝!
錯過了,只能看見老底片機的本人了!
⚡10:30-12:30《上午場:暗房體驗》
本活動須事前報名,僅「免費提供網路報名」10位!
到底那一捲底片,是如何變成一張相片的呢?
快來體驗古典放相,自己沖洗一張黑白底片照喔!
⚡10:30-12:30《上午場:藍曬工作坊體驗》
本活動須事前報名,僅「免費提供網路報名」15位!
現場有工作人員與專業字卡教你如何進行藍曬體驗,沒基礎,免煩惱!
⚡10:30-11:00《時光隧道:聽我說老照片故事》
想聽聽老照片的當年往事嗎?
快來聽聽長輩們說說他們的青春年華~
⚡11:00-11:30 拾光霓虹燈老照片特展導覽介紹(可事前報名)
展覽怎麼玩、怎麼逛?一起來吧!
⚡12:00-15:00《東女東中雙雙對對校友聯誼會》
東女東中校友最霸氣,一起揪團來老師的宿舍,回憶年少輕狂的自己,回味往事~
⚡13:30-12:30《上午場:暗房體驗》
本活動須事前報名,僅「免費提供網路報名」20位!
到底那一捲底片,是如何變成一張相片的呢?
快來體驗古典放相,自己沖洗一張黑白底片照喔!
⚡13:30-15:00《上午場:藍曬工作坊體驗》
本活動須事前報名,僅「免費提供網路報名」15位!
現場有工作人員與專業字卡教你如何進行藍曬體驗,沒基礎,免煩惱!
⚡14:00-15:00《說故事劇場:禮物不見了!》
沒有電視看的我們,怎麼解決平日的消遣娛樂?
我們很有sense,我們看劇場表演啊!
⚠️【 戶外活動 - 雨備方案 】
若遇上天氣不佳的狀況時,將會把戶外活動移往28號室內空間進行展演,實際情況依臺東北町建築群臉書粉絲專頁公告為主,造成不便,請見諒。
🏮建議攜帶:口罩、防蚊液、野餐墊、防曬用品、水壺。
🏮若因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主辦單位對於本活動有權決定取消、終止、變更或暫停之權利。
🏮活動結束後,主辦單位以最迅速的方式將活動場地恢復原狀,以維護園區環境整潔。
🎞拾光霓虹燈老照片特展TIME ZONE🎞
📅展期時間與地點⏰
展期:8月1日(六)-11月30日(一)v09:00-12:00;14:00-18:00,每周六日休館。
地點:臺東北町建築群38號室內空間(臺東市寶桑路404巷38號)
☎拾光霓虹燈老照片特展TIME ZONE 活動詢問站
活動報名聯絡人:蔡安娜(0937-351898)
平日辦公空間:北町建築群38號(臺東市寶桑路404巷38號)
*欲前來辦公空間,請事先聯繫,以免撲空,謝謝。
快來參加「科技翻轉360 ARTaitung教育訓練課程」
👆讓你成為首波使用與操作臺東即將推出的「ARTaitung APP」!
✌️體驗「移屏互動牆/歷史時光機」帶你快速瀏覽臺東有形文化資產、日式宿舍的3D模型哦!
本次課程訓練共有三大類別「系統操作說明、實機操作及常見狀況即時處理」,課程資訊說明如下:
▇ 課程 一 ▇ 實機操作-《AR臺東(ARTaitung)》智慧行動導覽多媒體操作體驗
1. 活動時間:9/27(日) 10:00-12:00
2. 訓練場地:臺東北町建築群 38號室內空間(臺東市寶桑路404巷38號)
3. 課程綱要:
🏃♀手機APP「ARTaitung」功能說明及操作
🏃♀3D虛擬實境頭盔(VR眼鏡)穿戴說明、示範及體驗
🏃♀臺東市民權里日式宿舍群導航互動說明及實際操作
📱本場次課程由執行單位提供行動載具及VR頭盔組做為教育訓練課程使用
▇ 課程 二 ▇ 系統操作說明-《AR臺東(ARTaitung)》歷史時光機/移屏互動牆多媒體操作課程
1. 活動時間:9/27(日) 14:00-16:00
2. 訓練場地:臺東北町建築群 38號室內空間(臺東市寶桑路404巷38號)
3. 課程綱要:
🏃歷史時光機操作說明概述
🏃歷史時光機三大數位典藏功能說明及操作
🏃雷射多用途智慧互動投影機操作說明
🏃雷射多用途智慧互動投影機緊急操作說明
▇ 課程 三 ▇常見狀況即時處理-《AR臺東(ARTaitung)》後臺管理系統操作與維護
1. 活動時間:9/28(一) 13:30-15:30
2. 訓練場地: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三樓會議室(臺東市南京路25號)
3. 本課程僅提供給縣府系統操作員及縣府同仁參與,不對外提供課程。
⚠注意事項⚠
🏮建議攜帶:口罩、防蚊液、野餐墊、防曬用品、環保杯及環保餐具。
🏮若因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主辦單位對於本活動有權決定取消、終止、變更或暫停之權利。
🏮活動結束後,主辦單位以最迅速的方式將活動場地恢復原狀,以維護園區環境整潔。
☎ 活動詢問站 ☎
粉絲專頁:臺東北町建築群 https://reurl.cc/xZekgz
活動報名聯絡人:蔡安娜(0937-351898)
平日辦公空間:北町建築群38號(臺東市寶桑路404巷38號)
*欲前來辦公空間,請事先聯繫,以免撲空,謝謝。
依據1922年「臺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第3條規定,高等官官舍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等四種,判任官官舍分為甲、乙、丙、丁等四種。
第5條規定官舍的基地面積、建築物坪數,官吏職等與官舍間的對應關係。第8條規定建築物的獨棟或連棟方式,茲整理如下表。
資料來源:臺中州1929《臺中州例規》下,自第十四至十九輯。臺灣建築會。1937《臺灣都市計畫令:關係法規と解說》(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政經資料庫)。
在《臺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各級官舍居住條件,目前民權里的宿舍群包含了「獨棟」、「雙併」兩種樣式。獨門獨院、一戶一家的獨棟住宅,是臺東女中、臺東高中的校長及主任宿舍。雙併是最常見的型式,在同一棟房大樑底下分為兩戶,形成左右對稱的平面以及成雙成對的室內空間。
由一棟分割成兩家使用的分居長屋,是最常見的日式建築型式。在建築平面上呈現左右兩側相對,以及成雙成對的室內空間,在日本大多為和風外觀,臺灣則有洋風雙併住宅。
外觀不僅是代表建築的特色,也是突顯地域特色的重要方式,從外在條件也可能間接瞭解當時的生活需求,
臺灣的日式住宅在居住空間上最明顯的就是其「階層性」與「地域性」。
日式建築的外觀中,最具特色的莫過於千變萬化的屋頂,常見的有3種,包括懸山頂(切妻屋根)、廡殿頂(寄棟屋根)、歇山頂(入母屋根)。
懸山頂(切妻屋根)(張芷霖 攝2020)
懸山頂是日本基本的屋頂類型,兩側為山牆,多用於家屋。
廡殿頂(寄棟屋根)(姜柷山 攝2020)
廡殿頂為四向洩水,從側面屋架的「棟」向屋角而降形成降坡面,耐強風與暴雨,是臺灣最常見的日式官舍樣式。
歇山頂(入母屋式)(張芷霖 攝2020)
歇山頂為為傳統日式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做工較為複雜,常見於神社、寺院建築或比較高等的日式建築,且幾乎不會用在洋式建築中,但臺灣卻能在和式與洋式建築中發現,其樣式也與日本有些許不同。
鬼瓦特寫(張芷霖 攝2020)
屋頂上鋪屋瓦,有保護外界風雨侵入的作用,一般多為日本黑瓦或水泥瓦,但日本傳統黑瓦技術如今傳承不易,修復後則使用黑色釉面瓦;而瓦的造型、位置也直接影響了建築的外觀,形成建築的特色。每一種瓦的用途不同,位置也不同,尤以「鬼瓦」、「棟瓦」、「軒瓦」最為明顯。
「鬼瓦」的位置在屋脊的頭端,具有鎮宅辟邪、祈福除災的用途;在功能上則是各類屋脊的端部收邊、封口、固定、收脊瓦的作用。
雨淋板的邊角以銅板包覆(張芷霖 攝2020)
雨淋板(下見板)是日式木造建築的外牆,有防雨、保護主體建築之功能。臺灣日式建築日淋板樣式可分為英式雨淋板(南京下見)、德式雨淋板、押緣下見、簓子下見四種。臺東日式建築以木板一片一片堆疊、切口斷面向下的英式雨淋板為主,而臺灣多雨的特色,更需要加強防雨防潮的措施,因此鋪設雨淋板後,在其角隅處以銅板包覆收邊,用以保護牆體不受雨水滲透。
位於上方透氣窗(黃泳翰 攝2020)
日式木造建築的窗戶,以格子窗為特色,起源於京都的街屋「京町家」,以細的直條木為窗,從室外不易窺探屋內,可保有住宅隱私。臺東氣候炎熱,立面窗加上出窗設計是這裡常見的方式,兼具視覺效果與實用性。
不同的破風樣式(黃泳翰 攝2020)
在山牆上由兩塊擋風雨的封簷板所形成的人字形為「破風」,分為。有些破風做工複雜,亦可設置於入口處,成為搶眼裝飾,多為高等住宅使用,例如陸軍聯誼廳(原臺灣軍司令官邸)北側和館;而臺東大多屬於切妻破風。
689 號壁龕(床之間)與側壁龕(床脇)(方惠萱 攝2020)
62號壁龕(床之間)、側壁龕(床脇)的客廳(座敷)(蔡佩妤 攝2020)
在日式住宅中的「座敷」,代表日本父家長制的觀念,也是日本文化的精神象徴。座敷也就是客廳,為家中主人寢室、活動或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是日式住宅中最高級、最具代表性的空間,一般位於採光佳、通風良好的位置。客廳有一定的組成與設計,包含壁龕(床之間)、書院、側壁龕(床脇),用料講究、細節嚴謹,成為一套具有獨特風格、設計完整的室內空間,體現一家之主的品味與風範。
隨著生活方式受西化影響,加上住宅坪數的限制,書院兼起居室的配置逐漸減少,為了維持傳統文化精神,又能達到狹小空間的有效運用,一種只有「壁龕(床之間)的客廳,成為新式住宅的配置方式,並常見於臺灣的日式住宅中。
壁龕(床之間)主要是由「床柱」、「床框」所構成的一個內凹空間,用來擺設卷軸、字畫等收藏品的地方,通常為一疊榻榻米的大小(180*90 公分),並高於座敷地面,以此象徵其空間的重要性。
側壁龕(床脇)由高壁櫃(天袋)、低壁櫃(地袋)以及中間兩段式的棚架構成,這個被稱為「違棚(交錯式層板)」的棚架,是用來擺放書籍、陳列硯臺古董等文藝用品,壁龕(床之間)及側壁龕(床脇)之間的「床柱」,通常會使用材質優良的原木為材料,彰顯主人的品味。
一般而言,一定規模以上的住宅,在壁龕(床之間)旁會設置書院,並設有書院窗。書院原本是為了方便僧侶念書,而在房間內靠外側處,建造固定的連窗茶几,到了日本南北朝時期轉變為放置裝飾品的地方,之後房間內有連窗矮櫃處被稱為書院。
椽側(緣側)是一處區隔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劉瑞紋 攝2020)
椽側(緣側)是日式建築最常見的特色(張芷霖 攝2020)
外廊(椽側、緣側)是日式住宅中特別的構造,也是重要特色,通常設置在客廳外側,附屬於主要建築周邊延伸鋪有木地板的廊道,成為由戶外空間進入室內的過渡空間。其寬度會與方位、當地氣候及庭園配置有關,在北町日式宿舍群中,有的外廊寬度達180公分左右,有些則無設置。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為了因應西化政策,高級官員或中產階級人士會在住宅中設置接待客人的西式會客室。「應接」在日語中即為「接待客人」之意,會客室通常位於玄關附近,住宅中唯一的洋式空間,也代表身分地位。受日本影響,臺灣的官舍同樣配置會客室空間。
門楣(左)與門檻(右)(張芷霖 攝2020)
為拉門的上下軌道,門楣稱為鴨居、門檻為敷居,是一整組的構造。兩者之間的距離,一般為約180公分。日本人習慣在地板上舖榻榻米,門欄固定在地板,而榻榻米的厚度約5公分,因此門欄會高於地板,但臺灣的氣候不利榻榻米的存放,修復後以木地板為主,門欄便會高於地面,故今日在修復後的日式建築中所見到的門欄,幾乎都與地板齊平。
臺東市區林務局宿舍的欄間木雕,相當少見。(以特殊方式拍攝)(顧超光 攝2018)
各種欄間樣式(左:張芷霖 攝2020、右:劉瑞紋 攝2020)
在天花板與拉門之間,常見具有通風、透氣、採光等用途的橫式長形小窗,有如中國的橫披窗或矮欄,樣式不拘,可作成格式形,也可設置透雕花板或各種花樣的欞子,具有透空通風的功能外,也多了裝飾性。欄間的形成,亦與防盜有關,過去日本人為了防止宵小、忍者等藉由欄間通氣口翻入室內,而衍生各種透空、格柵等處理手法。
圓窗與八角窗(張芷霖 攝2020)
傳統日式建築窗戶以格子窗為特色,為典型和風設計的代表。當西洋建築設計引入日本後,圓窗、八角窗等西式風格的窗戶,多用於洋館,而臺灣的使用率更為頻繁,尤以木造車站和住宅出入口更為常見,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689號宿舍的押入(蔡佩妤 攝2020)
「押入」是收納寢具的空間,配有拉門,通常設置在起居空間裡,最容易理解的解釋就是動畫「多啦A 夢」裡,多啦A夢睡覺的地方。「棚」指的是收納櫃,「戶棚」則是裝有門扇的櫃子,可收納雜物等。「棚」與「戶棚」常設在房間之間的角落處,提供適合的儲物空間。
日式木造建築工法,由下往上可分為基礎、地板(床組)以及地板與屋架中間部分(軸組)、屋架(小屋組)等。
除了基本結構外,還有許多工法與巧思讓木造建築更貼近臺灣生活。
有通風口的卵石連續地基與椽側下的獨立地基(張芷霖 攝2020)
基礎與床組工程(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以卵石為材的「漿砌卵石基礎」是全臺各地日式住宅中較特別的方式,也是建築技術與在地材料之間的對話。生活地板面依規定需要離地撐高,距離從地面至一樓的木地板,分為連續基礎(布基礎)與獨立基礎(床束)。連續基礎通常於建築物外觀牆體下方,以漿砌卵石、水泥砂漿抹縫,設置通風口並附金屬網或柵欄阻隔異物進入,獨立基礎則有多種作法。
由木地檻(土台)側邊接垂直方向的柵墊木(大引),柵墊木上再架柵(根太)所形成的地板木架,稱為「床組」。床組為構成地板的結構,連接「基礎」與「軸組」,具有承上啟下的用途。
和小屋屋架(右);洋小屋屋架(左)
(張芷霖 攝2020;黃泳翰 攝2020)
日式木造建築中所採用的屋架分為日式屋架(和小屋組)與西式屋架(洋小屋組)兩種作法。和小屋組採用垂直水平榫接支撐母屋、洋小屋組包含真束小屋組(KING POST)或對束小屋組(QUEEN POST),使用斜撐裝置,讓屋架的穩定度更高。
竿緣天井(張芷霖 攝2020)
在書院造的住宅中,以天花板遮住屋架,是表現日本「表」與「裡」的文化精神。竿緣天井是臺灣日式房屋常見的作法,採用細長木頭,以等比例規格交錯穿插,形成相當規矩的矩型式樣,重點在於須與床之間方向平行。
日本室內空間的構成,源自於席地而坐的住居文化,而「榻榻米」正是日本居住空間的代表,也影響後來的空間丈量標準。榻榻米尺寸約180 公分*90 公分,以榻榻米為丈量標準則稱之為「疊割」,疊割發展成京都地方常用的「京間」(1 間約為 6.5尺);而以柱子(柱心至柱心)間隔為丈量標準者,稱之為「柱割」,大多發展於關東地區,亦作「關東間」或「田舍間」(一間約為6 尺),臺灣大多採取此法。
編竹夾泥牆(劉瑞紋 攝2020)
將小竹或竹片固定在木構件上當作結構材,再將竹片以水平垂直方式,用苧麻絲纏繞紮綁成格狀,在綁好的竹壁內外分層覆上不同材料的泥土,底層塗以泥土為主、中層塗以砂灰為主、面層塗以麻絨白灰為主。
附金屬網的通風口(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設置在地下,主要目的在保持通風、乾燥,保護床組木料,並讓空氣循環產生對流,避免溼氣滯留屋內。一般在地下的通風口,修復工程時防止異物進入而增設金屬網或柵欄。
40、42 號宿舍中具有多處墨書(張芷霖 攝2020)
過去日本的木匠師,會依設計圖在材木上用數字、片假名、平假名等方式組合編號,稱為「墨書」,若竣工後並未進行大規模的整修或修繕,構件上才會留下最初的匠師墨書,藉此辦別是否日治時期的原構件。民權里宿舍群仍保有不少墨書痕跡。
接雨水的樋(左);在建物周邊的犬走(右)(張芷霖 攝2020)
臺灣高溫多雨,「排水」成為木造建築的重要機能之一。《臺灣家屋建築規則》中規定,屋簷必須要有引導雨水排向水溝的落水槽樋,「樋」就是屋簷下接雨水的落水槽,及排水的落水管。為了快速排除雨水,臺灣的日式建築屋頂坡度,會比日本國內的陡。另外,在屋簷下、基礎四周,有混凝土鋪的小走道(犬走),通常寬度不到1公尺。這是為避免雨水濺起泥土,汙染牆面所作的設計。
臺東北町建築群(以下簡稱本園區)為維護市定古蹟、歷史建物之原有風貌及完整性、並保持環境整潔秩序、提供給民眾安全、舒適、寧靜的參觀、休憩場所、特訂定以下管理辦法。
一、 凡使用本園區者,其使用規範須符合「市定古蹟、歷史建築管理維護計畫書」。
二、 開放申請對象:一般民眾、藝文團體、各機關行號、街頭藝人。
三、 場地申請用途
場地租用應符合文化、藝術、人文、教育、公益或其它正當活動,不得有危害善良風俗,公共安全及安寧之虞。
四、 租用時間:除休館日外,其餘開館日均接受申請;欲申請非開放時段租用場地者, 請另行洽談。
五、 申請時間:請於場地租用日前一週提出申請。
拍攝影片、錄製節目或舉辦展演活動請於兩週前提出申請。
六、 每日開放時間:
(一) 戶外空間:全日開放。
(二) 室內場館:依各場館開放時間與入場規範。
七、 本園區內各場地活動辦理租用範圍及租金標準,詳如「臺東北町建築群場地租用 標準表」所示。
八、 凡符合以下所列條件之申請者,另以八折優惠辦理之。
(一) 臺東縣政府所屬機關,以及全國各學校團體。
(二) 臺東縣民間團體及在籍民眾。
(三) 純藝文及公益活動之辦理者。
(四) 其他符合本園區營運推廣,經審查合格者。
九、 場地使用規則
(一) 獲准租借場地者,承租權不得轉讓他人。
(二) 機動車輛禁止入園及違規停放;腳踏車請以牽行入場;園區內如有卸貨之需要,應停放於臨時指定之停車區域內,禁止將機動車輛開入草地空間。
(三) 本園區場地全面禁止吸煙及製造火花等危險物品。不得從事任何具危險性之活動,如有於租期活動中有任何前項情事應立即停止活動,並自行負擔一切刑、民事及行政責任。
(四) 本園區所有場地牆面禁止黏貼膠帶、雙面膠、釘子及圖釘等,如有特殊黏貼需求者,應洽本園區管理團隊。
(五) 租用單位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更動本單位設施及植栽,若違反或損壞,應負責賠償或修復。
(六) 租用之場地佈置、復原等均由承租單位自行處理。
(七) 活動佈置等產生之大型垃圾,如木料、珍珠背板及花卉佈置,請於活動結束後自行處理。
(八) 租用單位不得破壞原展示,亦不得擅自外加電力,配置在建築物外指定位置之電源設備,須經電力公司檢查合格。本單位僅提供場地租借及基本電力設備,不含專業技術人員執行。
(九)
使用場地應符合噪音污染管制相關規定,若有違反情事,本單位得立即中斷活動進行至完成改善為止;如再發生同一情事時,本單位得以終止活動,租用單位不得提出異議,並不得要求退還租金。
(十) 租用單位之對外接待、聯絡、引導、詢問及現場人員之管理等事宜,應自行派員負責及製作,並不得使用本單位辦公室設備及電話作為聯絡方式。
(十一) 租用單位需自行負責活動人員之公共安全,並視活動需求自行辦理相關保險事宜。
(十二) 展演內容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經管理單位審核通過申請之展演活動,不得據此主張豁免任何應受法律追訴之理由。
(十三) 展演活動內容有損害本園區建築、人員安全、環境維護或設備之虞者,本單位有權要求其改正,未能立即改正者,本單位可逕自取消場地租用。
(十四) 申請單位如有違規使用場地規則,凡情節重大者管理單位有權要求停止一切活動,並取消其一年內申請借用本單位任何場地之權利。
(十五) 如遇不可抗力之因素或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如天災、戰爭,而致取消或變更場地使用,得與本單位重議檔期,若不租借,已繳保證金無息退還。
(十六) 申請單位以任何其他理由取消場地租借或要求變更日期及場地,需於租用首日七日前,以書面告知本單位,違者訂金全數沒收。
(十七) 考量到衛生,安全及維護其他多數顧客之權益,全面禁止攜帶寵物 (包含寵物籃),一經查獲,本園區得請其離場,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十八) 本管理辦法未規定事項,得依其他相關法令規定。
十、 場地保證金
(一) 申請者接獲本單位電子信函及電話通知確認單後,須於一週內,以現金或匯款繳交保證金(場租
25%)、並將匯款收據傳真或E-MAIL(載明匯款者名稱、銀行帳號末五碼、匯款日期)通知本單位,始完成場地租用程序,否則視同棄權。繳交之保證金,俟場地使用完畢,並將場地復原,經本單位檢查通過後,無息退還。場地如有任何髒污、毀損或故障,場地或設備修復費用,本單位有權逕自保證金扣除。
(二) 場地保證金及租金繳交方式現金或匯款。場地租金應於使用前二日付清。
1. 活動說明
本活動邀請民眾於下午時光,前來歷史建築空間,一同於春日午後累積文化能量,發展社區特色。透過北町建築群的場域作為文化傳承的新空間,邀請臺東退休長輩們所組的在地民樂團前來演奏多首耳熟能想的曲目,一同來回味、傳唱民歌。
2. 活動成效
本活動邀請臺東在地國樂團「東韻民樂團」,並以「中生代」和「銀髮級」樂手為主角群進行大型音樂會規模之演出。當日參與演出之成員為50-80歲銀髮族,合計21位表演者。
該樂團於彩排期間,就讓鄰里居民都紛紛出來聆聽觀賞,並表示非常期待當日的演出,一次可以聽到更多首美妙的曲目。當日國樂團表演多首經典歌曲,如:茉莉花、高山青、夜來香、天黑黑、將軍令…等10多首曲目。夜已深,現場民眾還不斷的安可,希望樂團能夠記再多表演幾首曲目,仍不肯離去。當日參與人數達103人次,於表演結束後,許多喜愛國樂演出的長輩們表示感動不已,也有多位長輩們更討論著是否也可以嘗試練習樂器。
1. 活動說明
為強化居民、社區團體、學校等組織與再造歷史現場的連結,提供「例行性活動-排舞」,吸引居民、市民及遊客對在地產業、社區文化、歷史記憶等參與對話與反思,一同復育在地文化發展,讓地方自行創造永續發展的潛能,運用臺東北町建築群場域80年風采,累積在地記憶,共創造由內生起、草根式的地方創生能量。
善用歷史空間,透過「樂齡階層個體」在舞蹈上的「身體實踐」,強化居民和社區團體一起成為再造歷史現場的連結點,並一起守護本區永續發展及文化資產保存的理念。
2. 活動成效
本活動吸引喜愛運動的樂齡長輩和喜愛運動的民眾高達百位,前來北町建築群跳舞,活動參與總人次307人,帶領民眾促進身體健康,同時更認識歷史建築場域空間。期許凝聚更多北町建築群的愛好者,共同努力推廣與維護場域空間,讓臺東北町建築群成為臺東藝文新景點。
今(109)年母親節前夕,結合北町生活節活動,邀請上百位母親前來進行排舞演出,場面浩大且溫馨熱烈,一旁家人也跟著一起舞動,可謂是社區大朋友、小朋友皆共襄盛舉;現場,準備數百枝康乃馨作為慶賀小禮,由陳銘風議座、文化處文資科長及工作人員們一一發送給母親們,逗得這些媽媽及奶奶們開心又愉悅。